“膠囊里的秘密”由記者揭開是一種羞恥
發布時間:2012.04.24
例如中央電視臺4月5日《每周質量報告》的開場白解說詞中所說,藥品安全,人命關天,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藥品質量安全,今年一月國務院印發了《國家藥品安全“十二五”規劃》,要求醫藥企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、科學監管的原則,落實藥品安全責任,確保藥品質量,降低藥品安全風險,并且要求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的違法犯罪行為。今天,我們就來關注膠囊類藥品。因為有些藥品對人體的消化系統、呼吸系統有較大的刺激性,所以需要用膠囊包起來才便于服用,膠囊作為藥品的重要輔料同樣也會被人體消化吸收。央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這小小的膠囊里卻隱藏著大秘密。我們極不情愿看到央視記者在《每周質量報告》曝光的這些事,極不情愿看到記者打假比政府職能部門還要高度負責,極不情愿看到那些所謂的知名企業竟然也參與了食品和藥品造假。然而,事實卻非明擺在我們面前,我們不面對行嗎?
央視記者一次次以《每周質量報告》為揭示問題的切入點,每次都以事實勝于雄辯的答案告訴我們,中國的食品、藥品質量安全工作,有許多環節經不起考驗,經不起記者調查,做好這項工作真的是“任重而道遠”。
筆者欽佩央視記者的職業敏感性,更敬佩他們的忘我的敬業精神。因此,他們能默默無謂地堅持長達8個月的時間,俯下身子去調查每一次事件中的沒一個細節環節,并將事實一一擺在公眾面前,讓人們看個明白,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,看出了政府各個職能部門履職不勤、履職不夠敬業、工作缺乏“認真”二字。
《食用明膠》行業標準明確規定,嚴禁使用制革廠鞣制后的任何工業廢料生產食用明膠。然而在河北、江西兩地,這種使用鞣制后的皮革廢料“藍礬皮”生產的工業明膠,采用白袋子包裝作掩護,通過隱秘的銷售鏈條, 后流入浙江省新昌縣儒岙鎮部分膠囊加工廠,冒充食用明膠,生產加工藥用膠囊。讓我們感到悲哀和悲劇的是,這些在當地被認為是明星企業,卻公然在干著制假、售假的違法行為,而且堂而皇之若無其事,就像在大街上大搖大擺。企業和企業家或穿著一條利益 大化的褲子,在公然欺騙全國的老百姓,蔬菜有農藥殘留,食品有染色饅頭,牛奶有三聚氰胺和黃曲霉素超標,藥品有天價藥和工業廢料生產成食用明膠。這些累累罪過,企業和企業家夜里竟然每天都吃得飽,睡的香。我們百姓還能有好日子過嗎?
儒岙鎮位于浙江省新昌縣,是全國有名的膠囊之鄉,有幾十家藥用膠囊生產企業,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,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的三分之一。可見,這些大大小小的企業在當地政府領導者心目中,都是給財政交稅的,不要說讓有關部門去查,弄不好企業大門口還掛有政府的保護牌呢!
本文共分
1
頁